什么是水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鈣、鎂離子沉淀肥皂水的能力。水的硬度由水中所含的鈣、鎂等金屬離子的多少來決定,這些金屬離子是以碳酸鹽、重碳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中。軟水中鈣、鎂、鐵等金屬離子的含量少,水中碳酸鈣含量在每升50毫升,硬度為2.8度。8度以下為軟水,8度~14度為低硬度水,20~30度為硬度較高的水。
水硬度的影響因素
硬度常以碳酸鈣的當量來表示,并以水質中含1ppm碳酸鈣為1度。kH硬度是碳酸氫根濃度的度標,因為碳酸氫根是水質中主要的緩沖物質,它可以中和水質中任何增加或減少的游離二氧化碳,以及亦能抑制氫離子的波動,以維持恒定的pH值,因此kH的控制被視為水質管理不可缺的手續。如果KH過低,表示水中天然的緩沖系統已經失去平衡,水質將趨酸性化,很容易受到中酸性物質的影響,使pH值急劇降低。反之如果kH過高,水質將趨堿性化,很容易受到中堿性物質的影響,使pH值急劇升高。這些現象勢必對水族生物生長產生不良反應。 kH硬度完全針對水質中的陰離子碳酸氫根含量的表示法,這種表示法是以100ml水中含有1毫克的碳酸氫根稱為1度(相當于10ppm濃度),并標記為1度kH。它與碳酸鈣硬度完全針對水質中的陽離子(鈣、鎂)含量表示法完全不同。它的含量必須與水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相配好才能決定kH硬度,而且兩者濃度的平衡關系又深受pH值的影響,使得kH硬度、二氧化碳濃度與pH值三者之間形成三角互動關系。換句話說,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以及pH值之下,將會有一個適的對應kH值。只有kH值被控制在越接近這個適kH值之下,才能表現出最佳緩沖作用的能力。不過就一般而言,淡水的kH硬度通常介于5-10度之間,海水則介于5-12度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