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直是水產生產大國,有數據顯示,養殖物種在全球漁業產量(食品和非食品的用途)中的占比預計將從2018年的46%增加至2030年的53%,超過捕撈產量的份額。在這些漁業產量中,供人類消費的魚類中,59%將來自水產養殖,高于2018年的52%。 再看如今國內的養殖現狀:室外大塘的養殖模式是我們的首選,因為成本低,投入少,收入可觀;我國的水資源豐富,但是環境污染嚴重。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將是我國水產養殖重要的發展方向。 這是一種新型的養殖模式,也是近年來剛出現的,具有節能減排、占地面積少、密度高、可控性強等優點,并且符合國家推出的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需求,也是集約化養殖的必經之路。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已經在廣東、重慶、湖北、上海等地建立多個示范基地,并將研究得到的成果成功應用到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中,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是,其中核心點依舊是智慧水產養殖系統。 太陽能浮漂水質監測站 智慧水產養殖系統是集結視頻監控、水質監測、環境監測于一體,可以對現場環境、水質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和遠程查看。 立桿水質監測站 全天監測——24小時全天在線監測,在養殖池塘放置水質監測傳感器,對養殖要素(溫度、溶解氧、濁度、PH值、氨氮)等進行監測,并將監測到的數據上傳至環境監控云平臺,工作人員可以遠程查看數據,隨時了解水環境狀況,保證水環境健康。 超限報警——在數據異常,有可能或者已經危害水產健康時,系統會發送報警信息給工作人員,以便工作人員迅速做出反應,挽救損失。 數據查看——可以在線進行數據查看,云平臺管理,歷史數據查詢,大屏可視化,數據分析等功能,并且支持圖形查看,數據導出打印。 精準投喂——根據養殖環境的變化,以及魚類不同生長階段對餌料的需求量,階段性投喂,智能化管理,降低養殖成本,防止餌料浪費。 視頻監控——對養殖環境實時查看,遠程實時監控,有視頻回放功能,如果在養殖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可以回溯原因,確保養殖過程的安全。 氣象環境——利用環境監測站的多種傳感器觀察養殖環境(多氣象百葉盒、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雨量傳感器、負氧離子傳感器、光照傳感器),防止因光照不足,濕度變化等對水產生長造成影響。 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是傳統養殖向現代化養殖邁出的一大步,是科技與商業的集合,是技術與傳統的碰撞,智慧水產養殖系統可以根據養殖的預設條件,實現智能化的管理,除上述功能之外,還可以實現自動換水、增氧、增溫等功能,控制養殖密度,節約養殖成本,節省人力資源,實現集中管理,完成高效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