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促進科技進步,生態環境部開展了《制藥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氮肥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農藥制造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制革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電鍍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等6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編制工作,目前上述6項標準正在向全社會征求意見。 《制革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 為實現制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制革企業為了自身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實施制革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編制《制革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可為企業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發揮引領作用,指導企業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和工藝、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對于減少制革工業污染物排放及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標準提出了制革工業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污染防治可行技術,可作為制革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制修訂、排污許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術選擇的參考。
《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
隨著調味品、發酵制品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的壓力與日俱增以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不斷加嚴,調味品、發酵制品工業污染處理技術發展迅速,技術發展已逐步呈現出多樣化及深度化的趨勢。為引導和規范調味品、發酵制品工業的污染治理,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對企業的污染減排及管理部門的高效監管來說都格外重要。
本標準規定了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工業污染物的產生、行業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污染預防技術、污染治理技術、環境管理措施及污染防治可行技術等相關要求,可作為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修訂、排污許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術選擇的參考,不適用于淀粉及淀粉制品(不含發酵工藝)生產和調味品料酒制造中的原料酒生產。
《電鍍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要求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電鍍是國民經濟中重要基礎工業的通用工序,在鋼鐵、機械、電子、精密儀器、兵器、航空、航天、船舶和日用品等各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電鍍加工過程大量使用各種含重金屬以及含氰化物的鍍液,外排廢水中含對人體、魚類等生態環境產生較大危害的重金屬、氰化物等。
本標準規定了含電鍍工藝、化學鍍工藝、陽極氧化工藝的獨立/非獨立電鍍企業或生產設施、電鍍園區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污染防治可行技術,可作為電鍍企業或生產設施、電鍍園區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制修訂、排污許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術選擇的參考,不適用于鋼鐵化學氧化(發藍)工藝,磷化、鋯化、硅烷化等涂裝前處理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