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省成本的道路上,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污水處理廠做不到。繼喝啤酒、喝醋、吃糖果之后,污水處理廠又喝起了“營養豆汁”。 近日,江蘇常州經開區某食品有限公司與某污水處理廠簽訂合作協議,豆制品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將通過專管排向污水處理廠,實現企業廢水資源化利用和污染物減排的雙贏,這也是常州地區首個將豆制品生產廢水資源化利用的合作項目。經初步測算,項目實施后,該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可節約相關費用近20萬元,而污水處理廠的微生物碳源供給也有了保障,雙方合作達到了共贏的目的。那么問題來了,除了喝啤酒、喝醋、喝豆漿之外,還有什么有機廢水能夠成為污水處理廠的替代碳源? 污水處理廠喝上“營養豆汁” 上面提到的常州經開區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是生產豆制品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機廢水。過去,食品廠每年都要花大力氣進行處理,成本很高。不過,這類有機廢水卻是污水處理廠里凈水碳源的絕佳補充,污水處理廠主要采取活性污泥法,其活性污泥由大量馴化繁殖的微生物和細菌構成,這些細菌又以污水中的氮、磷等為食,在生長代謝的過程中可以去除相關污染物,起到凈化污水的作用。過去,由于進水濃度低,碳源不足,污水處理廠經常還要外購碳源,由此造成一大筆成本。特別是去年以來,原材料普遍漲價,碳源成本更是翻了幾倍。一邊是要花錢處理的有機廢水,另一邊卻還要花錢去購買碳源,如果兩邊的需求能夠打通,其實就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能夠為兩家企業都節省不少成本。 不過,過去由于環保排放標準較嚴,要求上游企業必須處理到達標后才能排放,所以這種合作只能停留在理論上。但是,從今年開始,由于政策標準修訂,給了上下游實現合作的可能。 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成為替代碳源? 看到別的污水處理廠都通過協議排放省了一大筆錢,好多污水處理廠也都坐不住,但問題是,污水處理廠選址已經定了,附近沒有酒廠,怎么辦?沒關系,其實除了啤酒、白酒、豆漿、醋、糖果等,還有其他東西也能成為替代碳源。以檸檬酸為例,它是一種酸味調節劑,廣泛應用于飲料、糖果、肥皂、化妝品中。目前全世界檸檬酸總生產能力接近190萬噸/年,其中主要產量都在中國,2019年中國的產量已達139萬噸,其中近70%用于出口。與之相類似,在淀粉、酵母行業,中國也是全球主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如此巨大的產量,對于污水處理廠來說無異于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有心人前去開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協商排放”你想排就能排的,必須符合法律的程序。即使是簽訂了協議,食品企業也要遵守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
|